圍觀
  媒體報道,為禁燒秸稈而對麥茬限高10釐米,安徽太和縣的這一舉措日前在網上引發爭議:因為限高增加了農機收割的成本,導致很多收割機離開,並引起種植戶的擔心,不少網友則批評麥茬限高系“拍腦袋的決定”。對此,當地回應,將會以補貼的形式降低農民的成本。
  質疑
  超一釐米會罰款嗎?
  小白:限高10釐米,誰去量,超過一釐米會罰款嗎?限高和禁燒秸稈有何關係?
  網易網友:不給焚燒,又限高,農機手都走了,耽誤農活。秸稈不讓燒怎麼處理?以前還可以做飯燒菜,現在農村都用電用天然氣,誰還用?離大城市還好點,因為有科技和市場,可以回收做飼料,小地方怎麼辦?
  網易廣西南寧市網友:燒秸稈是為下一季作物蓄肥。
  點贊
  看到了治燒秸稈決心
  網易安徽省合肥市網友:每年燒秸稈讓天空佈滿煙灰,醫院人滿為患,高速車禍連連,政府補貼限燒,我感覺十分恰當,補貼發放是個問題,但能看到政府治理的決心,今年安徽阜陽燒秸稈確實少了,給政府點贊!
  支招
  處理秸稈應多元化
  文化:現在很多收割機是收割粉碎一體的,秸稈粉碎直接撒田作肥。當地收割機要換代了。
  光榮:為何不學習國外的商業化運作?企業向農場進行集中收購,處理,制沼氣發電。
  我的態度:秸稈造紙不是挺好的麽?
  辨析 “麥茬限高”的私利與公義
  話不在多:麥茬限高10釐米,首先影響的是農機收割機主的利益。割茬低了,會增加收割機的喂入量,增加其負擔,多耗油,收割速度降低。較低的收割割台,還有可能讓割刀接觸土地或碎石等,易造成收割割刀的磨損或打壞。這樣,農機收割機主的風險增大,利益會下降。
  可割茬高了,如果不焚燒,那麼將來耕種時,耕地的難度會加大,種時易壓種造成出苗不齊。如焚燒,會造成大氣污染、破壞生態環境。
  其實限茬高10釐米,農機手增加的成本,每畝也就5元左右,不會超過10元!並不像相關報道上的說法:有農機手反映,限高增加耗油量、誤時間,“一畝地最少要漲個60塊錢到70塊錢”, 這種說法不負責。
  在過去農業機械還不普及的年代,老人們評價一個收麥好手的標準之一是:彎得下腰,割茬低,最好貼著地面。當然,這樣的代價是:割茬低,需大彎腰,累人;割茬貼地面,會碰到沙、土、石,磨損鐮刀。這和當今機械作業的原理是一樣的!懂了這個,就知道誰是利害的關聯者。
  點評
  “麥茬限高”的陌生與偏見
  毛建國:秸稈焚燒的新問題,對應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善。當炊煙成為一種鄉愁,農民用上電氣之後,也就意味著秸稈的出路成了問題。細觀幾種秸稈處理技術,無論是秸稈發電,還是生物制漿,抑或作為生物飼料,都碰到成本、技術、消化量等難題。就當前來看,最實用最廣泛的還是秸稈還田,也就是把秸稈打碎後直接或堆積腐熟後施入土壤。
  可秸稈還田受到秸稈高度的影響,秸稈超過10釐米很難直接還田。這也是“麥茬限高”的意義所在。如果說這兩年政府在秸稈禁燒上取得一些成績的話,那很大功勞得益於大量推廣秸稈還田技術。特別是政府通過補助引導,對農機收割提出技術要求,對麥茬進行限高,為秸稈還田提供了可能。不客氣地講,其他技術更多有“觀賞效應”。
  當然,對補貼是否到位,補貼到底是應該給購買收割機、粉碎器、打捆機等器械的農戶,還是直接發給種植戶,補貼標準能否再提高一點,這都值得商榷,但簡單地否定實不可取。而且,“麥茬限高”是否真的“一畝地最少要漲個60塊錢到70塊錢”,恐怕也是道聽途說,最起碼是一家之言。比如在江蘇,早就推廣了“麥茬限高”,增加的成本絕對沒有這麼高。
  “麥茬限高”的意義你可能永遠不懂。種種非議,折射出“陌生與偏見”。具體表現為,說起來人人關心農村,可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農村,包括那些出身農村的人,由於離地日久,也不懂農村不識農情。而對於農村基層發生的一些情況,一些人不調查不研究,只憑一時情緒作出習慣偏見。這種“陌生與偏見”,在“麥茬限高”上表現得尤其明顯。(專題整理 小強 感謝網易網友)
  小強  (原標題:收割後麥茬限高10釐米,是“拍腦袋決定”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m74tmlqg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